P-L-P 小站

2012-02-20 升級至 3.0.10
現在的時間是 2024-09-20, 07:05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轉貼]散熱基本概論 
文章發表於 : 2004-05-30, 12:20 
Site Admin

註冊時間: 2004-02-05, 13:32
文章: 177
散熱一直是 CPU 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尤其對於要超頻的人,幾乎常常與改善散熱脫離不了關係。綜觀目前 cooler 的設計,也推陳出新相當快速,這似乎要感謝 AMD 推出更熱的 CPU,也因此需要更高效能的 CPU 散熱器。
如今連全銅 Cooler 也問世了,可說無所不用其極。若從歷史觀點來看過去 cooler 與現在的 cooler,實可以帶給我們一起寶貴的經驗。
CPU 散熱基本模型
對於 CPU 之散熱,只談到 cooler 其實是比較狹隘的。以 CPU 散熱的過程來看,DIE 發熱,傳導到散熱片,最後透過空氣將熱帶走。仔細看,這包含兩個熱交換之過程。
第一道戰線--CPU DIE 與散熱片之熱交換
DIE 與 cooler 底部之接觸通常都是不平整的,崎嶇不平,必須透過散熱膏來加以填平之間縫隙,增加導熱能力。
第二道戰線--cooler 散熱面積與空氣之熱交換
以能量觀點來看,能量的轉移是透過碰撞來達成。空氣與 cooler 碰撞的次數越多,則散熱能力越好,所以一般認為,更大的表面積和更強勁的風扇與散熱能力成正比。
===========================
兩種散熱途徑
簡單來說,CPU 散熱的兩大主流,一個就是 cooler 本身,另一個就是傳導介面,因此,要降低 CPU 之實際溫度,事實上可以從這兩處去加以改善。
因此在看待 CPU 之散熱,這部份應該放大範圍去思考,而非僅著重於 cooler。
而兩者則有順序性,導熱介面為第一道防線,因為熱沒有很好傳上來,裝上史上再好再強的 cooler,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若將熱想成是水,傳導介面當作水管,那麼水管阻塞,水自然流不出來,這也是現今使用者在 CPU 散熱上常面臨到的實際問題。
導熱介面重要性大增

最早 486/586 CPU 時代,導熱介質並不是那麼重要,譬如散熱膏,隨便塗有塗沒塗都不是差那麼多,跟 cooler 之重要性比可能是 1:9。
但是現在 CPU DIE 接觸面小,加上發熱量越來越恐怖(這當然是指 Athlon 成份居多),熱密度過於集中,因此現在兩者可說已發展成為 5:5 同等重要之地步,因此對於這熱通道一定要格外的處理好。有的 Athlon 主機板甚至標明"請務必塗抹散熱膏",由此更可見一般。
cooler 效能已達極限
以目前的 cooler 設計來說,廠商們會大量採用銅,也驗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鋁擠已經達到一個極限,因此一窩蜂採用銅。當然另一方面是市場的需求,且價格好,因此儘管製造上過程繁複成本高,市面上也出現了好
幾種全銅的散熱器。
但是全銅並非所向無敵,實際上比起鋁擠並沒有太壓倒性的效能優勢,所以未來 cooler 發展進步空間可能有限。但導熱介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也有人發展高速導熱材料,可以說是散熱膏的幾十倍傳導效率,未來可能進入到這個時代。heat pipe 熱管是最古早的技術,必須作成管狀,據說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五代,未來若發展到 2 GHz 或數 GHz 以上(可能是公元 2006 年吧!),熱密度必然更嚴重,或許高速導熱材料會大量流行,大量且低廉的應用在 CPU 散熱之場合。
==========================
兩種散熱途徑之實際方式
既然以上提及 CPU 散熱有 cooler 及導熱介面這兩種方式,那我們就來提提他們實際的方式,以及在這兩種過程當中,cooler 的演進,並從中了解現今所面臨的問題。
散熱器之演進

更大的散熱面積與更強勁的風扇
從 486/586 時代到現在,cooler 本體從最初的 4x4/ 5x5 CM 之大小,發展到縱向 6CM(扣具方向),橫向最長達到 8CM。
而散熱片之剖溝數也最高分割到 24 根散熱柱,以增加其散熱表面積,增加與空氣接觸的機會。有些 cooler 採用冷鍛或鰭片堆疊的方式也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

而風扇大小也由 5x5 CM 到現在 6x6CM,未來也將有 7x7CM 問世。而為了提高效能,提高風扇轉速所帶來的噪音,也由台達的 7000RPM 6x6CM 風扇,達到登峰造極之地步。
也因此,在大部分使用者的觀念中,更大的散熱面積與更強的風扇一般被認為跟 cooler 散熱效果成正相關。
這大原則其實是沒有錯的。但是加大切割面積,未必然帶來好處,在 6CM 長的長度內,目前最多可以開 24 根散熱片,但是切割太細,乍看之下,表面積加大了,但卻帶來潛在問題。例如散熱片之間的縫隙縮小,風不易導入,吹進去的風風壓太小,吹到最底部,風壓也更加削減,而底部是最熱的。
事實上,也正因如此,很多廠商的鋁擠也來到一個瓶頸,因此往銅 cooler 的領域發展,但其實,銅也有他實際的缺點,其導熱速度快,但比熱大,散熱不易。
我們將也有實際測試鋁擠的效能極限以及多款銅 cooler 以茲說明。
導熱介面--投資報酬率高
導熱介面對於 CPU 之散熱有著絕對的影響,有的 cooler 乍看之下,效能真的不錯,但是測起來卻沒有實際的好,這通常都是接觸面出了問題,而問題的來源,有可能是使用者安裝錯誤,或者是 cooler 扣具本身設計不良,壓力不足或重心有所偏移....等等問題。
而用更好的 cooler 只能降低 2-3 度,但是換更好的散熱膏就可以降低 2-3 度的 CPU 溫度,當 CPU 熱度越高,效果越好。
由此可見,在導熱介面上下工夫,投資報酬率是比較高的。
且當你已經使用了最強的銅 cooler,要將效能再提高,那麼也只有往導熱介面努力一途。
============================
導熱介面的實際改善方法
這方面其實一直很少人注意到,若是這方面處理不好,cooler 再大顆全銅也沒用,這方面的改善方法包括,散熱膏的品質,cooler 底部的平整,扣具的重心,以及扣具的壓力大小是否足夠,甚至於散熱膏的塗抹技巧都會影響到 cooler以及導熱片的使用,都可以加強傳導效果,簡述如下:
1.使用更好的散熱膏

經過實驗證實,使用了更好的散熱膏可以降低 CPU DIE 溫度達 2-3 度以上,一般所謂的"好" 通常是指"傳導係數"較高,但應用在 CPU 場合,散熱膏本身顆粒大小事實上也有所影響。有些散熱膏導熱係數很強,但顆粒過粗的散熱膏並不適於用於 CPU DIE 之場合。有的會導電,也不甚安全。對於市面上的數款散熱膏效能差異,我們也將有實際的測試。
2. 散熱膏塗抹技巧

一般認為散熱膏越多越好,但是其實,散熱膏的用途是為了填平 CPU DIE 與 cooler 底部之間的縫隙。有就好了,但不要多。
在塗抹的過程中,散熱膏會被 sink 壓力擠出,但若散熱塗太多,來不及擠出來,造成散熱膏厚度太厚,就會造成散熱效果沒有最佳化。
所以散熱膏是越少越好,充分扮演好"傳球員"的角色。所以散熱膏的塗抹技巧自然也需要相當的去注意它。
3. cooler 底部之平整
此項因素也與上有關,理論上拋成光滑鏡面,如此在安裝時,DIE 與 Cooler 接觸面將多餘的散熱膏擠出,會有最佳的效果,或許在低頻率之下感覺不到太大的差異,但是在高頻率高熱如 1.4G 之上會有更明顯的效果。反過來說,有的 cooler 底部太過粗糙,也影響了其傳導效果。

以這個散熱觀點來看,AMD Athlon 刻字在 CPU DIE 之正面並不是一個妥當的方式,破壞了 DIE 接觸面之平整,對於散熱之阻礙有其一定之影響。
4. 扣具壓力及設計問題
AMD 有規定扣具壓力需大於一定程度,當頻率越高熱量越多時,扣具壓力真的需要特別注意。
譬如跑到 1.4G 時,有的 cooler 看起來都可以應付這麼高的熱量,但是怎麼用起來卻一點也超不上去,這通常都是這方面出了問題,尤其以非標準造型之非標準扣具居多,我們也將有實際的說明。若您覺得扣具壓力不足,我們也有一個特別的方式,可以達到稍微增加壓力的目的。
5. 散熱保護片

此東西最初的想法是保護 AMD CPU DIE,因為實在有太多人壓壞或是至少 DIE 缺角的。這個套件可以在安裝時,避免 DIE 的邊緣承受過大的瞬間壓力。

另一方面有的散熱保護片也具備了加強散熱能力,這理由說來很單純。既然 DIE 面積這麼小,那麼何不加大呢?且 DIE 的裸露面積事實上還有側面沒利用到,如利用到,加上有一部份熱會傳到陶瓷上,或許還可以再降低 CPU DIE 溫度達 2-3 度之多,當您已經使出渾身解數時,束手無策之時,這可能是最後出奇致勝的一招。當頻率越高,效果也更顯著。我們也將介紹各個散熱保護片之設計與實際效能。
=========================
其他改善 CPU 散熱之方法
1.降低 Case 內部溫度
空冷是靠空氣去散熱的,因此空氣溫度越低,CPU DIE 溫度也越低,兩者差不多呈現一個等距的關係,也就是說,如果空氣溫度提高 5 度,DIE 的溫度也提高 5 度。
一般大家都是在開放環境下超頻或測試,但裝到 Case 後,內部的空氣溫度將提高 5-10 不等,因此自然也影響到 CPU DIE 之平衡溫度,所有有的人超到 1.4G 或 1.5G,僅止於"戶外",如果裝到 Case,馬上就面臨當機邊緣,因此如何調校出一個最佳值,以及如何改善 Case 內部之散熱,也是一個需注意之處。
"導風管"可能是一個最佳的主意,將,但市面上哪裡可否買到這些材料,以及如何做,我們也都將有專文介紹之,讓各位創造一個最佳的 CPU 散熱環境。
2.水冷之使用
水冷的效果依舊是優於空冷的,不過現在的水冷器大都有扣具不緊或之問題,由於對於超高頻率的使用者,底部平整還有扣具壓力更是令人最傷腦筋之處,若沒處理好,用起來有的還比空冷還差。
噪音之降低方案
眾所皆知,Athlon 效能很不錯,價格又便宜,但是缺點就是太熱,風扇噪音太吵,譬如跑到 1.4G,大多是至少使用到 YS.TECH 以上等級的風扇,甚至不乏台達 7000RPM 風扇,所以又要超頻,又要要求安靜,簡直就是要馬兒肥,又要他不吃草,那有可能呢?
但其實這是有辦法加以達成的,跑 1.4 或 1.5G 還有辦法讓所產生的噪音又可以很小,這在 PCDVD 的場合是更為實用的,不然在欣賞 DVD 時,還要忍受風扇聲嗡嗡翁的,令人情何以堪呢?在追求高效能的同時,這也是一個另外一個努力的方向。
至於實際的方式,我們也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有清楚的介紹,敬請期待。
結語
儘管闊別已久,但我們將以技術觀點來看現今 cooler 之設計,也希望讓大家能夠掌握到 cooler 的精髓之處,成為一個快樂的超頻族。
對於不超頻的人,至少也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使用者,不要因 CPU 過熱而當機。
因為現在 CPU 降價再降價,實在不需要太過於過度超頻。但夏天到了,讓我們一起迎接酷夏的來臨。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文章發表於 : 2004-05-30, 12:23 
Site Admin

註冊時間: 2004-02-05, 13:32
文章: 177
http://www.amddiyoc.com/amd/gobal/test.htm
http://www.amddiyoc.com/amd/gobal/test1.htm
http://www.amddiyoc.com/amd/gobal/test2.htm
http://www.amddiyoc.com/amd/gobal/test3.htm

一款水冷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