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 /
歷史
「流行性感冒」專指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狀,一般感冒則可能由鼻病毒、腸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造成感冒症狀。
由於流行性感冒容易在嬰幼兒、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造成嚴重併發症,因此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 1918~1919年,西班牙型流感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目前全世界人口約67.7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神袐消失。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 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燬,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取出的樣本其中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佈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 1957-58年的亞洲流感(H2N2)造成約100萬人死亡,流感疫苗也於此時研發;1968-69年香港流感(H3N2)造成約75萬人死亡和1977年影響較少之俄羅斯流感(H1N1)。 2009年3月底,墨西哥及美國,出現流感季外類流感流行,感染人數及影響國家持續攀昇,初期在墨西哥之死亡率估計有6%。經美國學者檢驗出新型A/H1N1流感病毒,由北美豬流感、北美禽流感、人類流感及歐亞豬流感病毒的四個基因片斷組成,推測由豬傳染給人。由於疫情逐漸升溫,世界衛生組織於2009年4月29日提升全球疫情等級至第五級。於6月11日宣佈新型流感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第六級),目前對其嚴重程度的評估為〝溫和〞 根據分析,其 8 段 RNA 基因中,有 1 段來自人流感,有 2 段來自禽流感,另外 5 段則來自豬流感。 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同,皆為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潛伏期估計1-4天,傳染期由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7天,兒童病例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也是造成流感傳播的主要來源。H1N1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 季節性流感的症狀比一般感冒厲害,發作時通常很突然,常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新型流感則因為大部分組成來自動物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幾乎完全不認得這些構造,因此對於人體的侵害性較大。新型流感除了一般流感症狀之外,比較容易出現眼睛紅、嘔吐、腹瀉等症狀,墨西哥的死亡病例則大多是因為併發肺炎。 因為墨西哥以外國家病患的死亡率很低,所以 H1N1 新型流感被一些專家認定是毒力不強的病毒,但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墨西哥病患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仍然不明,但可能的因素是:墨西哥在病毒種類未知時爆發流行,沒有採取必要防護措施,而缺乏防護的親密接觸會傳染較多數量的病毒,發病自然比較嚴重,這跟旅客短暫接觸的低病毒量傳染可能不同;最重要的是,墨西哥最初並不知道有變種病毒作怪,自然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 跟一般呼吸道感染一樣,新型流感也是藉由飛沫與接觸傳染。只要接近病患 2 公尺之內,都有傳染的可能性。接觸傳染則是因為接觸到病患的分泌物,如果讓被病毒污染的手接觸到眼口鼻,就可能發生接觸傳染。人類接觸到病毒之後,病毒必須複製到某一程度的數量,才會出現症狀,這一段從感染到發病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潛伏期。 根據過去的經驗,季節性流感的潛伏期大多是半天到 3 天,最長可到 7 天,因此推測新型流感的潛伏期可能也是半天到 7 天左右。從開始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 7 天,病患都有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但重症病患或幼童、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可傳染期可能更久。 一般可拋棄式的外科口罩可以有效地防範飛沫與接觸傳染,但只有在到可疑的疫區或醫院時才需要戴口罩。N95 口罩會嚴密地封閉鼻部與口腔,一般民眾通常並不需要穿戴這種會影響呼吸的口罩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